癌瘤皆由痰生 - 国医大师周岱翰辨治癌症经验
国医大师周岱翰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学首席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肿瘤教研室主任,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,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,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部博士研究生导师。周教授从事临床、教学和科研工作3O余年,对肿瘤的中医治疗研究颇有建树,是较早从事中医中药治疗癌症、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研究和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,并提出中医肿瘤学的辨证论治规范始于《伤寒杂病论》,放射性损害属于“火邪” 、 “热毒”等观点,倡导诊治肿瘤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,药物治疗与食物调养并重,内治、外治兼顾。现将周教授从痰辨治癌症经验介绍如下。
1.癌瘤皆由痰生
痰既是多种疾病致病因素,又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,无论因痰致病,或是因病生痰,皆与肺、脾两脏密切相关,故有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之说。“痰”古文同“淡” ,从水,受火炎灼作痰,故痰因水湿停留而成,其清稀者为饮,稠浊者成痰。
广义的痰包括有形和无形之痰,有形之痰指从口中咯出的痰液,亦包括瘰疬、痰核;而停留在脏腑经络组织中的痰,影响生化,阻塞气机,变生百病,则为无形之痰,痰饮病症可及全身。周教授认为,癌肿发生,皆因痰作祟。如朱丹溪谓:“痰之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” , “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”。
痰浊凝结头面颈项,可出现结核肿块,可致口腔肿瘤、鼻咽癌、甲状腺癌、恶性淋巴瘤等,且痰瘀胶结则成“窠囊” ;
痰与死血停留食管胃脘,致胸痛彻背,噎塞呕逆,或隔食呕吐,呕秽痰涎,如食管癌、胃癌等;
痰热互结,阻塞肺络,或痰饮泛滥,悬于胸中 出现咳嗽痰血,发热胸痛,心悸短气,甚则喘息抬肩、颈项壅肿,见于支气管肺癌、纵膈肿瘤或各种癌瘤转移致胸腔恶性积液;
痰浊瘀滞乳络,致乳中结核,肿块硬实,甚则溃破渗液流血,疮口翻花,如乳腺癌;
痰与寒邪凝泣胞中,致下腹肿痛,五色带下,血水臭秽,甚则有阴疮交肠,见于子宫内膜癌、子宫颈癌,以及继发阴道直肠瘘或膀胱瘘。
癌症晚期多转移至脑,系由痰浊夹风邪循经入脑,阻塞清窍,致头痛呕吐,昏花复视,肢体偏瘫,甚则昏迷不醒,见于脑瘤或脑转移癌;
痰毒流注或痰癖留着骨骼,出现骨骼畸形或肿块,疼痛如锥,痛处固定,肢体废用,甚则骨折瘫痪,见于骨癌或骨转移癌。
痰是多数癌肿的致病因素,癌瘤发展叉可形成内痰与外痰,因此,除痰散结是其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。
临证时又须顾及痰邪常夹杂六淫、瘀毒为患,形成风痰、寒痰、热痰、燥痰、湿痰、老痰、痰核、痰癖、窠囊等,强凋辨证孰轻孰重,常中有变,或用温化寒痰,或清热化痰,或燥湿化痰,为辨治痰饮的变法。
2 常见癌瘤从痰辨治
(1) 恶性淋巴瘤 是指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,常表现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,尤以颈部好发。
古籍中有痰核、恶核、瘰疬等癌瘤记载,与恶性淋巴瘤的症状及预后相似,如《类证治裁》日: “结核经年,不红不肿,坚而难移,久而肿痛者为痰核,多生耳、项、肘、腋等处。”
周教授认为,恶性淋巴瘤主要责于痰结与内虚,故祛痰和补虚为治疗关键!
属脾湿痰凝者,治以健脾祛湿,除痰散结,方用四君子汤加夏枯草、薏苡仁、JI『贝母、连翘、海藻、昆布、守宫、僵蚕、露蜂房等;
属痰瘀互结者,治以消痰散结,解毒祛瘀,方用海藻玉壶汤(海藻、昆布、川贝母、连翘、陈皮、法半夏、当归、川芎、青皮、独活、甘草)、犀黄丸(牛黄、麝香、乳香、没药)加大黄、生天南星、生半夏、守宫、僵蚕、露蜂房等;
属痰毒虚损者,治以解毒涤痰,扶正补虚,方用人参养营汤(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白芍、熟地黄、肉桂、大枣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五味子、远志、橘皮、生姜)、犀黄丸加女贞子、桑椹、枸杞子、菟丝子、守宫、僵蚕、露蜂房、土鳖虫等。
周教授强调,恶性淋巴瘤种种症状与不同预后皆源于痰、虚两途。
痰与热相搏者,常用葶苈子、薏苡仁、鱼腥草、败酱草、大黄清痰热,尤推崇生大黄,认为其为清热逐痰之要药, 《药性论》谓其:“破痰实冷热积聚”;
痰夹瘀血者,常用生天南星、生半夏、守宫、露蜂房、僵蚕、土鳖虫等攻坚破积,此症较难消除属顽痰, 《丹溪心法》谓: “痰夹瘀血,遂成窠囊。”
此等顽痰非攻坚破积类药物而无法直达窠囊。
周教授认为,人体脏腑虚损及阴阳气血失调,可致癌瘤产生,恶性淋巴瘤之虚在于脾肾,故虚证中补脾常用四君子汤加鸡内金、黄芪;补肾常用左归丸加女贞子、桑椹、黑大豆。攻邪不忘扶正,扶正不忘补益脾肾,常收到较好疗效。
例1:崔某,男,62岁,1997年4月初诊。患者颈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余,曾在外院诊为何杰金氏病,淋巴细胞为主型,因不愿接受化疗求治于中医。
诊见:颈项强、转动牵掣感,偶有胀痛,痰多,疲乏气短,纳差,舌苔白腻,脉濡滑。检查:颈部肿块左侧7em X 10cm,右侧5cm X9em,质硬,表面凹凸不平,皮色正常,左腋下有一肿块约2cm×3cm,轻压痛。肝脏于锁骨中线右肋下2em处触及,质中。
中医诊为恶核,证属脾湿痰凝型。治宜健脾祛痰,化瘀解毒。
处方:薏苡仁、夏枯草各30g,党参、白术、茯苓各15g,川贝母、僵蚕、露蜂房各10g,土鳖虫、守宫各6g。
每天1剂,水煎服。每周服犀黄丸5天。连续服药逾800余剂,未使用化疗及他药,病情逐渐好转。
2000年1 1月lO日复查:左腋下肿块消失;颈部肿块左侧约3em X 4cm,右侧4em X 7em;肝下缘在锁骨中线右肋下1cm。遂改为每周服药2—3剂不等,至2004年5月发现颈部肿块增大,腋下、腹股沟淋巴结及肝脾亦渐肿大,体质日见虚衰,同年】1月因全身衰竭合并肺部感染而死亡。本例服中药后肿瘤明显缩小,带瘤生存7年半。
(2)支气管肺癌(简称肺癌) 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细支气管的肿瘤。
周教授认为,肺癌种种症状皆因痰为患。如咳嗽气促为痰湿壅肺,咳血胸痛为痰瘀搏结,肺癌淋巴结转移为痰核流窜皮下肌肤,肺癌脑转移为痰浊蒙蔽清窍。
因此,治疗肺癌离不开治痰,而肺癌虽以痰为患,又常为脾虚痰湿或肺郁痰瘀所致。周教授将肺癌分为肺郁痰瘀、脾虚痰湿、阴虚痰热、气阴两虚4型。
肺郁痰瘀者,治以宣肺理气、化瘀除痰,药用生天南星、生半夏、守宫、薏苡仁、鱼腥草、仙鹤草、桔梗、瓜蒌、三七、浙贝母等;
脾虚痰湿者,治以补中健脾、宣肺除痰,药用生天南星、生半夏、守宫、薏苡仁、桔梗、浙贝母、瓜蒌、猪苓、茯苓、党参、白术等;
阴虚痰热者,治以滋肾清肺、化痰散结,药用守宫、薏苡仁、仙鹤草、猪苓、夏枯草、桔梗、浙贝母、沙参、麦冬、鳖甲、生地黄等;
气阴两虚者,治以益气养阴、扶正祛积,药用守宫、薏苡仁、仙鹤草、桔梗、浙贝母、猪苓、百合、沙参、西洋参、党参、麦冬、五味子等。
治痰常选薏苡仁,夹痰湿常选有毒之生半夏以燥湿化痰,降逆止喘,消痞散结。
治肺癌淋巴结转移(痰核流窜)选用海藻、昆布;
肺癌脑转移(痰蒙清窍)选用蜈蚣、守宫;
肺癌合并胸水(痰饮泛滥)选用葶苈子、槟榔;
痰热盛者用败酱草、鱼腥草、鲜芦根、冬瓜仁、葶苈子;
伴腑实证者,以大黄、枳壳、莱菔子通腑泄热;
伴咯血者用白茅根、旱莲草、仙鹤草、栀子炭、鲜小蓟、鲜藕节等。
周教授强调,支气管肺癌痰邪耗气碍气,故除痰需注意理气补气,选用人参、黄芪、五味子等。而痰瘀叉常互相胶结,故选加红花、桃仁、莪术等。
例2:郑某,男,70岁,l997年1月初诊。患者咳嗽、右胸痛1年。
诊见:胸翳气急,右胸痛,咳嗽痰稠、伴血丝,口干,舌红绛、苔白粗、舌中剥苔,脉细数。x线胸部摄片示:右中肺近肺门处新生物约3em X 4.5cm,右侧第6—8肋骨有明显骨破坏征;右上肺陈旧性肺结核;肺动脉瘤。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腺癌细胞。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,右肺呼吸音减弱。诊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肋骨转移。
中医辨证属阴虚痰热型,乃因肾水亏虚,热灼肺阴。治宜清热滋阴,化痰散结。处方:白花蛇舌草、鱼腥草、薏苡仁、夏枯草、仙鹤草各30g,桑白皮、地骨皮、天花粉、麦冬、葶苈子、莪术、重楼、穿山甲、鳖甲、海藻、昆布各15g,猪苓25g,生地黄20g,守宫、三七各6g。每天l剂,水煎服。配合口服六神丸,早晚各10粒;鹤蟾片,每次6片,每天3次。服药后症状逐渐好转,已无血痰,胸痛减轻,精神转佳,体重增加,但仍有咳嗽痰稠,动则气促感。1999年l1月经x线摄片复查:右中肺近肺门处椭圆形阴影已消失,有数处大小约0。5era x0.5era片状阴影,右侧第6~8肋骨骨质破坏好转。仍坚持服中药治疗共600余剂,未使用化疗药物,至2002年10月因自发性气胸、衰竭死亡,存活5年余。
(3)脑瘤周教授认为,在因痰致病诸多癌瘤中,以脑瘤的成因、辨治较为特殊。
中医学认为, 肾主骨,骨生髓,脑为髓海,处头部巅顶清虚之地,肾虚可致髓海空虚,邪易乘虚而入。
痰饮与水湿同性,本因质熏坠而难达巅顶,然风邪上行而数变,风挟痰上,风痰乘虚而入,上扰清窍,终致脑瘤,故见头痛、眩晕、抽搐、呕吐等症状。
风痰还常夹瘀,临证常兼有颜面晦暗、口唇暗瘀、舌质瘀斑、肿物固定等。周教授认为,在脑瘤辨治中痰是重要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,然痰邪常夹风、夹瘀,且病体常先有肾虚髓空,为风痰夹瘀侵脑形成可乘之机。
脑瘤中约有90%为转移癌,引起脑转移的癌瘤为肺癌、乳癌、消化系统癌瘤等;脑原发肿瘤有胶质细胞癌(星形细胞瘤)、脑膜瘤、垂体瘤等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人的血脑屏障原为抵御细菌病毒不易侵犯脑部的天然防线,而血脑屏障亦妨碍抗癌药进入脑组织。因此,不少除痰散结类中药对体部肿瘤有效,而对脑瘤疗效欠佳,可能与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有关。
因此,周教授治疗脑瘤,每用非常之法,选非常之药,并认为脑瘤中的痰为“老痰、顽痰” ,非搜风通络之虫类药难以引药入脑,以自拟清空涤痰饮(由龟板胶、紫河车、蜈蚣、全蝎、地龙、生半夏、生天南星、浙贝母、薏苡仁、钩藤、蒺藜、甘草等组成)加减,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例3:甄某,男,45岁,2000年3月初诊。脑部胶质瘤术后复发5月。cT检查示:左颞枕部巨大胶质瘤7cm×8era、6cm x 5cm,瘤内液化、脑实质水肿,伴频发头痛、抽搐、呕吐,记忆力减退,舌质瘀暗、苔白,脉弦滑。
证属肝肾阴虚,痰瘀互结,治宜搜风痰,散瘀结,补脾肾。处方:龟板胶(烊)、钩藤、蒺藜、石菖蒲各15g,蜈蚣3条,地龙10g,生半夏、紫河车、生天南星各12g,浙贝母、薏苡仁各30g,全蝎、甘草各6g。每天l剂,水煎服。加减服药3周后,自觉症状明显好转,坚持治疗半年症状消失,恢复工作,至今已存活近5年。
李某,男,64岁。2005年5月9日初诊。右半身不遂7天,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9年,高大肥胖体型,平素易困倦乏力,腰困腿酸,夜间加重。7天前突然发现右半身不遂,右上肢麻木,嘴向右歪斜,漏气漏水,头晕气短,腰膝困倦,痰多而白,食少纳呆,二便尚调,右上下肢肌力Ⅱ级,舌淡胖边有齿痕,舌边有瘀点,脉浮细。嘱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,患者畏中药汤剂麻烦难吃,针灸晕针,不愿服药针灸,于是变汤药为膏方施治。处方:人参250克,姜半夏500克,丹参500克,白术125克,牛膝250克,天门冬125克,怀生地125克,鹿角胶150克,地龙125克,霞天胶250克,冬果梨膏150克,龟板胶150克,炼蜂蜜500克,如法熬制成滋膏。嘱早、中、晚空腹时取滋膏20克,加鲜竹沥水10mL,牛乳150mL,开水冲化,温服。服膏方1月后口眼歪斜已愈,食欲大增,手脚可抬举,患手握力恢复。两月后诸症消失,生活完全自理,舌边瘀点已散去,病告痊愈。随访5年,一切正常。
按:患者眩晕多年,肝肾亏虚,气虚血瘀,则发为偏枯。本方是缪希雍治疗气虚痰多,脾胃有湿,晚年半身不遂之处方。其所著《先醒斋医学广笔记》记载治臧位宇晚年半身不遂“神效”。
缪希雍认为中风与地理、气候有很大关系,但必在“真气空虚之人”中发病,且“右属气虚”,“左者属血虚”。“治之之道,先以解散风邪为急,次则补养气血”;“阴虚则养血,阳虚则补气,气血两虚则气血兼补,久以持之”。
此病人右半身不遂,据病人脉证,当属气虚血瘀之证。法宜补气活血,故在缪氏膏方(人参一斤,半夏曲二斤姜汁、竹沥制,白术半斤,牛膝一斤,天门冬一斤,怀生地一斤,用长流水煎成膏,再入鹿角胶一斤,虎骨胶一斤,霞天胶一斤,河间府梨膏一斤,炼蜜二斤。各制膏和匀,重汤煮一昼夜,出火气。每空心临卧取半酒杯,川竹沥、梨汁各二杯,人乳、桑沥各一杯,和匀,重汤炖热调服。)的基础上加丹参、地龙,以增加活血通络化瘀功效,虎骨已禁用故去之不用,人乳难觅故换牛奶。守方服用,果然效验。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本号菜单中,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, 视频系列. 欢迎大家学习.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对经方有兴趣者, 可加QQ群577262550
厚德载物!草木金石仅除身病,正己培德方祛心魔!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
点击【底部广告】支持下小编吧,您的每次点击都是我前进的动力!